2015年07月01日
那無法抹去的鄉愁
--憶千年碼頭、千年集市托口

在這片浩瀚的湖水之下,靜靜地淹沒著千年碼頭、千年集市—托口。最讓人無法忘懷的應該是那條走過祖祖輩輩的青石板街。
托口,位於懷化市洪江境內,據記載開埠於1500年前唐貞觀年間,在元水的南岸的壹個難得的盆地之上。河水由西向東流去,與流向平行壹條近1000米長的青石板河街延伸開來,街的兩邊是緊連的兩層高的木房,六條甬道通過30米高的石階與水上碼頭相連,在街的東端,有壹個古老的榨油坊,長年油香撲鼻且彌漫大半條街。據說,民國時期的托口曾經是九街十八巷,有八大祠堂、四大會館,號稱“湘西的明珠”。
托口,因水而生,渠江與清水江兩條河流在此頂托相會而成元水,形成寬闊水上通道。沿著河流可上溯至貴州的天柱,順流而下可入洞庭下長江通東海。曾經也是“木商古道”重要的集散地,明永樂年間,修建北京故宮,所需的優質木料來源於西南,大量的上好古木聚集在此,順流而下到長江重鎮揚州,再經運河而運達北京。江南等富庶之地造船、修廟所需的木料與桐油由此源源不斷地運出。
特殊的交通條件以及豐富的山裏物產,讓這裏曾商賈雲集。他們從外面運來綢緞、布匹、煤油、紙墨、海鹽等生活用品,而從本地收購木材、桐油、豬鬃、藥材等優質山貨運往各地。
托口,曾經讓周邊許多山裏人向往眷戀的古鎮。壹千多年來,它承載過多少人的生活與夢想。粟裕大將年輕時從這裏出發順流而下去常德求學,從此走上革命之路而再沒回來過。山裏人家的女兒要出嫁了,父母會來此地置辦嫁妝來表達對女兒壹輩子幸福的重視。有山裏的農夫望子成龍心切,不惜賣地送兒來鎮上讀私塾考功名。鎮上的中藥鋪靈芝堂也曾經解除過多少人的疾病。托口,又該是多少人的鄉愁寄居的地方。
托口,又因水而沒。2014年3月,托口電站截流發電,水位升高80米,那古老的托口已靜靜地躺在60米的水下,那條曾經熱鬧的石板街從此沈沈地睡著了。
又壹個清明時分,我與年近八旬的老爸驅車再到托口,遠遠地看到雄偉壯麗的大壩兀立在眼前,車行至壩頂,高峽出平湖的感覺油然而生。煙波浩渺、斜雨紛紛,能不讓人憶鄉愁。
物華天寶,山川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奇異恩典,曾經河流通道造就了托口的繁華富庶。今天,隨著陸上、天上交通的發展,這條通道已被遺棄。但元水又以另壹種方式恩賜人類,蓄水發電造福百姓。是啊!我們該學會感恩,而少抱怨,學會珍惜,而少索取。
再見了,托口古鎮!安睡吧,托口碼頭!
Posted by destination at 14:33│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