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2015年07月20日

壹株獨自綻放的花


壹朵美麗的花,開在我們上山的小徑邊,走在前面的霞看到它,花色特別艷麗,壹桿嫩綠花柄,頂著鮮紅的、長長的花蕊,花柱向外翻卷伸出,姿態秀麗,只是孤零零的獨只壹株。

拐個彎就到四安亭的地方,在雜草叢中,就此壹朵,孤獨地營養師開放,在晨風中搖曳,她當時就說,別碰它!寂寞開無主,讓大家都能看到它。

我僅僅就用手機拍了下來,就靜靜地離開了。

我們下山的時候,與我們壹同下山的,那家人中的女兒將它采了。

花很悲催,我很無奈。

我看到她的手中,還有幾朵野生的百合花,和幾株長得很好看的野草。因為我和她的爸爸是多年前的同事,我們在山巔上聊過天,還為他們壹家子照了像,我還來不及對她進行教育,她就將那枝臉部拉提美麗的花送給我了。

我的手中竟然拿著這枝花。

霞生氣地批評了我,既然采了就算了,霞就立馬將它轉贈給萍姐了,說,借花獻佛,妳長得最漂亮,這朵花配得上妳。

我們下山的時候,萍姐就將花插在汽車的座位上了。

上午,我上班的時候,有個同事看到了這朵花,她想考考我,問我知道它叫什麽,我說,不知道。她就說,叫做“曼珠沙華”。

她滔滔不絕,曼珠沙華,又叫做彼岸花,都因了壹個淒美的愛情傳說,壹雙相愛的男女青年,被詛咒永遠也不能在壹起,生生世世在人世間受到磨難。這種花是開在黃泉路上的,他們的每壹次轉世在黃泉路上聞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在下壹世再次跌入詛咒的輪回。

因為它的葉子和花彼此不相見,開花時無葉,長葉時無花,花葉陰陽兩隔,還因為它們往往生長在墳墓周圍,它還叫鬼花,所以就是不祥的花,大人不讓小孩去招惹它。

我查了壹下,曼珠沙華,和曼陀羅都是佛教的花,兩者都來自梵文,其實都美麗非凡的花兒,不知道為什麽壹株美麗的花附港股通

著那麽多的淒美的讓人傷心的傳說,花好無辜。

沒招誰沒惹誰,就這樣,山上少了壹朵美麗的花。  


Posted by destination at 19:14Comments(0)

2015年07月14日

得失之間


因為比較,發現差距,因為差距,進而努力,努力不達,徒增煩惱,於是,人總覺得世事不夠公平、公道,因而就有了憤世嫉俗。當通過正常渠道終不能實現,或可滋生破規越矩,甚至以身試法。現實也的確如此,付出和得到難以對等,正如:只有相對的雋景探索40合理,沒有絕對的公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壹樣的視角看世界,焉能同日而語?更何況對社會資源的占有,並不以付出寡重論英雄,“同工同酬、按勞分配”不過是朝著理想的分配制度努力,誰人又能夠準確計算輕重和技術含量?

對於大多數人,以誠實的勞動謀生存。能夠解決溫飽,或略有結余,就是平凡的日子、安寧的人生。如果人與人之間地位懸殊太大,收入產出過於懸殊,社會就會徒增許多不安定。

很少有人想過平庸平凡的我們,壹生的付出是不是有助於社會發展和人類財富的增加。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作為國民精英,為民族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超乎常人的貢獻,他們誰會有閑情以五鬥米計算得失?

個體不過是浩瀚宇宙中壹棵普通秧苗,生如草芥,死同螻蟻,即使恐龍滅絕、火山噴發、地殼重組、生靈塗炭,誰奈其何?縱是慧根靈眼有智慧懂風情,知冷暖善取舍,又情何以堪!在清風暮色裏數歲月經年,發疏骨軟,牙豁眼朦,方知年輕時的雋景探索40豪言壯語早已遺失在來時的路上,少年的憨癡假夢不過是雨後彩虹!

無言亦無淚,無論現實與夢想的雋景探索40距離多遠,也沒有了只爭朝夕的念頭,蹣跚的步履,絕望的心情,壹切,沒有,就沒有了吧……

得與失,或者也就無所謂了吧。  


Posted by destination at 15:01Comments(0)

2015年07月01日

那無法抹去的鄉愁


--憶千年碼頭、千年集市托口

在這片浩瀚的湖水之下,靜靜地淹沒著千年碼頭、千年集市—托口。最讓人無法忘懷的應該是那條走過祖祖輩輩的青石板街。

托口,位於懷化市洪江境內,據記載開埠於1500年前唐貞觀年間,在元水的南岸的壹個難得的盆地之上。河水由西向東流去,與流向平行壹條近1000米長的青石板河街延伸開來,街的兩邊是緊連的兩層高的木房,六條甬道通過30米高的石階與水上碼頭相連,在街的東端,有壹個古老的榨油坊,長年油香撲鼻且彌漫大半條街。據說,民國時期的托口曾經是九街十八巷,有八大祠堂、四大會館,號稱“湘西的明珠”。

托口,因水而生,渠江與清水江兩條河流在此頂托相會而成元水,形成寬闊水上通道。沿著河流可上溯至貴州的天柱,順流而下可入洞庭下長江通東海。曾經也是“木商古道”重要的集散地,明永樂年間,修建北京故宮,所需的優質木料來源於西南,大量的上好古木聚集在此,順流而下到長江重鎮揚州,再經運河而運達北京。江南等富庶之地造船、修廟所需的木料與桐油由此源源不斷地運出。

特殊的交通條件以及豐富的山裏物產,讓這裏曾商賈雲集。他們從外面運來綢緞、布匹、煤油、紙墨、海鹽等生活用品,而從本地收購木材、桐油、豬鬃、藥材等優質山貨運往各地。

托口,曾經讓周邊許多山裏人向往眷戀的古鎮。壹千多年來,它承載過多少人的生活與夢想。粟裕大將年輕時從這裏出發順流而下去常德求學,從此走上革命之路而再沒回來過。山裏人家的女兒要出嫁了,父母會來此地置辦嫁妝來表達對女兒壹輩子幸福的重視。有山裏的農夫望子成龍心切,不惜賣地送兒來鎮上讀私塾考功名。鎮上的中藥鋪靈芝堂也曾經解除過多少人的疾病。托口,又該是多少人的鄉愁寄居的地方。

托口,又因水而沒。2014年3月,托口電站截流發電,水位升高80米,那古老的托口已靜靜地躺在60米的水下,那條曾經熱鬧的石板街從此沈沈地睡著了。

又壹個清明時分,我與年近八旬的老爸驅車再到托口,遠遠地看到雄偉壯麗的大壩兀立在眼前,車行至壩頂,高峽出平湖的感覺油然而生。煙波浩渺、斜雨紛紛,能不讓人憶鄉愁。

物華天寶,山川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奇異恩典,曾經河流通道造就了托口的繁華富庶。今天,隨著陸上、天上交通的發展,這條通道已被遺棄。但元水又以另壹種方式恩賜人類,蓄水發電造福百姓。是啊!我們該學會感恩,而少抱怨,學會珍惜,而少索取。

再見了,托口古鎮!安睡吧,托口碼頭!  


Posted by destination at 14:33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