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間

destination

2015年07月14日 15:01



因為比較,發現差距,因為差距,進而努力,努力不達,徒增煩惱,於是,人總覺得世事不夠公平、公道,因而就有了憤世嫉俗。當通過正常渠道終不能實現,或可滋生破規越矩,甚至以身試法。現實也的確如此,付出和得到難以對等,正如:只有相對的雋景探索40合理,沒有絕對的公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壹樣的視角看世界,焉能同日而語?更何況對社會資源的占有,並不以付出寡重論英雄,“同工同酬、按勞分配”不過是朝著理想的分配制度努力,誰人又能夠準確計算輕重和技術含量?

對於大多數人,以誠實的勞動謀生存。能夠解決溫飽,或略有結余,就是平凡的日子、安寧的人生。如果人與人之間地位懸殊太大,收入產出過於懸殊,社會就會徒增許多不安定。

很少有人想過平庸平凡的我們,壹生的付出是不是有助於社會發展和人類財富的增加。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作為國民精英,為民族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超乎常人的貢獻,他們誰會有閑情以五鬥米計算得失?

個體不過是浩瀚宇宙中壹棵普通秧苗,生如草芥,死同螻蟻,即使恐龍滅絕、火山噴發、地殼重組、生靈塗炭,誰奈其何?縱是慧根靈眼有智慧懂風情,知冷暖善取舍,又情何以堪!在清風暮色裏數歲月經年,發疏骨軟,牙豁眼朦,方知年輕時的雋景探索40豪言壯語早已遺失在來時的路上,少年的憨癡假夢不過是雨後彩虹!

無言亦無淚,無論現實與夢想的雋景探索40距離多遠,也沒有了只爭朝夕的念頭,蹣跚的步履,絕望的心情,壹切,沒有,就沒有了吧……

得與失,或者也就無所謂了吧。